中國與東盟國家山水相連,中國—東盟關系成熟穩定,衛生健康已成為中國—東盟合作的重要領域。
一直以來,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對外醫療援助工作,充分發揮廣西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區位優勢和衛生健康資源獨特優勢,以實際行動踐行“一帶一路”倡議,助力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2023年9月9日,隨著廣西援柬埔寨消除白內障項目醫療隊完成階段任務順利回國,廣西自2018年實施消除白內障致盲項目以來,已累計向柬埔寨、老撾派出19批132人次的眼科專家隊伍。廣西醫生克服環境氣候等種種困難,用心用情為當地白內障患者免費實施復明手術達10059例,并為當地培養帶教眼科醫護人員,受到柬埔寨、老撾各界的熱烈歡迎和廣泛贊譽,增進了中柬、中老民心相通,為開展國際衛生援助和交流進行了有益實踐。
柬埔寨磅湛省80多歲的老爺爺失明12年后重新看到了老伴的臉,非常開心。
柬埔寨波羅勉省滴恒老奶奶(前排左二)一家四口經過手術重見光明。
廣西援柬埔寨醫療隊醫生指導當地醫生操作白內障手術。
廣西援柬埔寨醫療隊到當地學校開展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公益活動。
廣西援柬埔寨醫療隊醫生為當地群眾開展眼部檢查。(南寧市第一人民醫院供圖)
廣西援柬埔寨醫療隊隊員向患者的孩子贈送小禮物。(除署名外,本版圖片由自治區衛生健康委提供)
A 5年實施復明手術逾萬例
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
在全國政協梁振英副主席親自謀劃和推動下,2018年5月起,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健康委與香港非政府組織合作,第一次由自治區本級財政支持,整合全區優質眼科資源,整建制短期持續輪流派出專家隊伍,以一定時期內消除特定行政區域內白內障致盲現象為目標,實施“一帶一路”消除白內障致盲行動項目。
自治區黨委、政府對該項目高度重視,自治區財政劃撥專項經費,全力支持項目實施。至2019年12月,廣西派出12批74人次的眼科專家醫療隊在柬埔寨磅湛省實施白內障復明手術6208例。
2021年3月,在自治區衛生健康委與共享基金會的多輪磋商后,借鑒“一帶一路”消除白內障致盲行動項目項目經驗,雙方在南寧簽署消除白內障致盲項目合作備忘錄,計劃在未來5年合作在柬埔寨、老撾實施消除白內障致盲項目,增進中柬、中老民心相通。
自治區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杜振宗介紹,截至目前,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已從自治區人民醫院等7家技術力量雄厚的醫院派出19批132人次的眼科專家隊伍,赴柬埔寨、老撾為當地白內障患者免費實施復明手術達10059例,受到柬埔寨、老撾各界的熱烈歡迎和廣泛贊譽。
B 創新機制服務“一帶一路”倡議
作為中國唯一與東盟國家陸海相鄰的省區,廣西積極踐行守望相助、親誠惠容理念,進一步加強與東盟各國在公共衛生能力建設、疾病防控等多領域的深度交流。
談及該項目實施的意義,杜振宗表示,這是廣西主動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擴大衛生健康對外交流合作、服務“一帶一路”倡議的創新實踐,符合“一帶一路”倡議的“共商共建共享”精神,凸顯了“廣西渠道”的獨特優勢。
項目啟動實施以來,廣西派出的醫療隊克服環境氣候、新冠肺炎疫情等種種困難,用心用情為當地白內障患者免費實施復明手術,為他們帶去光明和希望。項目在實施過程中,每天都在上演“一帶一路”民心相通的動人故事,其中接受手術的最大年齡患者達108歲,最小的才8歲,術后患者視力均恢復良好。項目的實施,為增進中柬、中老民心相通,助力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作出了積極貢獻,得到柬埔寨、老撾國家領導人的肯定和贊譽,多次得到梁振英副主席的批示肯定。
杜振宗介紹,在項目合作期內,廣西還將持續派出醫療小分隊,短期開展白內障復明手術,讓受援國更多貧困白內障患者受益,并在當地培養帶教眼科醫護人員,留下一支“不走的醫療隊”,為下一步創新開展對外醫療援助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C 不斷開創廣西援外醫療工作新局面
除了消除白內障致盲項目,廣西還開展了哪些對外醫療援助工作?據介紹,根據國家援外工作部署,廣西長期承擔向尼日爾、科摩羅2個非洲國家派遣援外醫療隊任務,先后派出38批次887人次,其中援尼日爾醫療隊共23批次726人次,援科摩羅醫療隊共15批次161人次,為當地患者提供診療服務上百萬人次,并為當地培訓醫務人員上萬人次。同時,廣西積極開展抗疫抗洪國際合作,先后向柬埔寨、科摩羅、巴基斯坦等國家派遣抗疫(抗洪)醫療專家組,贏得廣泛國際贊譽。多年來,成功機制化舉辦4屆中國—東盟衛生合作論壇、2屆國際醫學創新合作論壇,防城港國際醫學開放試驗區建設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
杜振宗表示,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將堅持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外交思想,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西“五個更大”重要要求、視察廣西“4·27”重要講話和對廣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緊跟偉大復興領航人踔厲篤行,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積極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持續深化“健康絲綢之路”建設,不斷開創廣西衛生健康對外開放合作新局面,助力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記者 關海芳 實習生 唐佳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