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思想 強黨性 重實踐 建新功】
廣西多元融合讓法治鄉村充滿活力
鄉村治理不僅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家治理體系中最基本的治理單元。以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為契機,廣西不斷建立健全鄉村治理體系,加快法治鄉村建設,構建治理有效、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鄉村社會,保障經濟社會穩定發展。
梧州藤縣圍繞組織建設法治化、黨員隊伍法治化、辦事決策法治化、基層治理法治化“四化”目標,在207個行政村搭建“法治便民超市”,筑牢鄉村法治堡壘。兩年多來,各“法治便民超市”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提供法律服務6萬多場次,受教育群眾達80多萬人次。
廣西還針對法律援助需求主要集中在農村和社區的實際,完善村(社區)法律援助聯絡點,實現行政村全覆蓋,為農村留守老人、婦女、兒童和脫貧監測戶、困難群體開通援助“綠色通道”。去年以來辦理法律援助案件32193件,其中涉及農民9545件、未成年人7264件。
廣西因地制宜,堅持將法治文化建設與民族文化、非遺文化、傳統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深度融合,打造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法治文化品牌,用文化力量滋養各族群眾法治素養,推動全社會形成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
三江登曬村橫跨廣西、貴州兩個?。▍^),為促進省際邊界地區民族團結、經濟繁榮,登曬村以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為目標,以創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為抓手,建立組織聯建、矛盾聯防、糾紛聯調、普法聯宣、法律聯援“五聯”工作機制,有力改善了基礎條件,帶領村民謀求發展、增收致富,成為團結、文明、守法、平安、和諧的黔桂邊界村寨民主法治典范,擦亮了民族法治文化特色品牌。
寧明縣結合邊境文化特色,打造國門流動法治宣傳品牌?!皬?981年開始,走村串寨放電影、宣傳法治,覆蓋眾多邊境群眾!”全國最美志愿者、寧明縣峙浪邊境愛民電影隊隊長韋柯自豪地說,42年來,他們三兄弟義務放映普法影片,并用群眾熟悉的語言傳播黨的聲音、國防教育、邊境法規、民族政策等,讓邊民在歡聲笑語中接受法治教育,培育出辦事依法、遇事找法的法治氛圍。
廣西以加強基層黨建為核心引擎,以“五治”融合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為方向,抓住關鍵、大膽創新,因地制宜探索鄉村治理的有效形式,巧妙地做到了“內外兼修”,不斷積累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紅利,助力群眾追求美好生活。
龍州縣把道德教化作為培育鄉村治理內生動力的重要方式,讓社會和諧穩定建立在較高的道德水平之上。上龍鄉新聯村甫茶屯,致富帶頭人潘振昌發動群眾入股籌集資金6萬元,投工投勞修建“紅軍”食堂、“紅軍”商店和“紅軍”服裝廠等,為游客推出“紅軍餐”、出租“紅軍”服等服務,先后建成的紅軍雕塑、黨旗宣誓墻、紅軍路陳列館,打造的“農耕文化茶話室”“鄉賢廊”等平臺,讓村民精神風貌大變樣。
防城港市大力弘揚新時代新風尚,274個行政村全部建立健全“一約四會”制度,鄉村精氣神煥發新活力。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全市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1049家、家庭農場853家,“三品一標”綠色優質農產品達到70個。